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中醫說流鼻血

中醫說流鼻血,別名稱「鼻衄」,「衄」有鼻腔出血的意思。流鼻血屬中醫內最常見的一種血證,《靈樞.百病始生》記載:「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陽絡是足三陽經分出的絡脈,即因臟腑功能失調引起血液出現問題而導致流鼻血,「通常我們會分流鼻血為實症同虛症,食了太多煎炸或辣物積聚而導致胃火上升,都係由實在的物質引起,稱實症;虛症是身體虛弱,如脾虛、脾不統血,就會流鼻血;還有夜瞓令肝腎陰虛,虛火上升而令鼻出血。」

倒經由鼻孔流出

流鼻血和經血好像兩碼子事,但原來兩者互有關係。胡醫師指,有個案是由於體內臟腑相當虛弱而出現「倒經」,即是月經並不按時而下,反逆行而上,「即由鼻流出的血是經血,屬於『逆症』,這樣已經好嚴重,但好少人會有這情況,為何會發生?就是多次經期不來,即因嚴重肝虛所致,但情況甚少。」然而另一位註冊中醫師彭明慧則從另一角度解釋「倒經」,她說女性在月經周期有規律地流鼻血便稱為「倒經」:「主要是有些人的鼻黏膜容易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變化影響,每逢月經時,鼻黏膜血管都會增長、充血腫脹,最後破裂出血!」如果症狀較輕者,一般毋須治療,月經期過後便會痊癒。

嗅暖水保持濕潤

既然流鼻血顯示身體出現狀況,經常流鼻血固然要看醫生,中醫除用黨參等藥材煲成湯水調理臟腑外,更會以「點刺放血」方式,在少商(位處拇指)、少澤和少冲(各位處尾指)刺上三稜針,將血液劑出;又或是用燒艾條方法,在足三里、血海和三陰交等(膝至腳眼上的穴位)燒 10至 15分鐘令穴位暖和,以治理流鼻血。關嘉美醫生則說,可以培養多嗅暖水的習慣,令鼻黏膜保持濕潤以防止流鼻血,方法是放一杯熱水,摺好一張紙放杯面上,把面部貼近水杯,讓蒸氣集中往鼻腔位置上揚,「就好似做面膜一樣,得閒就可以嗅吓,當然亦要食得清淡,三高食物(高蛋白質、高脂、高熱量)盡量少掂!」

仰頭止血會窒息

面對鼻腔突然出現「血路」,大部份人會先按鼻骨止血,又會將頭仰天或垂下,究竟哪種方法才對?我們請教有 25年急救經驗的聖約翰救傷隊助理訓練經理潘啟枝,他說千萬別把頭仰天止血:「因這樣會令血液倒流,若是意外撞傷致流鼻血,會較難評估失血情況,且亦會令鼻血倒流入呼吸道或食道,影響呼吸,嚴重者會反胃嘔吐甚至窒息。」

正確止血步驟

1.坐下,保持空氣流通,如穿緊身衣物,鬆開領口。

2.盡量將上身向前俯,切忌仰天。

3.將吸水棉花放在上唇對上(人中位置),索乾鼻血。

4.拇指和食指用力按在鼻骨對落的柔軟部份約 10分鐘,流血情況會逐漸減慢。
 

流血時注意事項

•流鼻血時別說話

•不要用鼻,改用口呼吸

•不要喝熱飲,以免出現「繼發性鼻出血」機會

•數小時內不應進行劇烈運動

•不要移動血塊

•不要索鼻以刺激鼻腔

防流鼻血湯水
藕汁茅根竹蔗蜜糖露

材料:
白茅根約 3両、竹蔗約 6両、鮮藕約 8両、蜜糖適量

做法:
1.蓮藕洗淨,榨汁。

2.白茅根、竹蔗煎水,加入蓮藕汁和蜜糖。

3.調勻服用,每日 1次,連服 3日。

桑菊飲( 3-4人份量)

材料:
桑葉 1両、菊花 5錢、羅漢果半個至 1個

做法:
用 8-10碗水煲 1小時

註:適合肺熱或風熱感冒之人士,可放冰箱作平常飲用。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