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實業家相信大多數的我們會想要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比較富裕,而有些卻過得窮困潦倒的生活。如果以比較皮面的角度去解讀,從他們的行為模式肯定會有很大的差異,但到底是什麼會造成行為上的差異?
是天生的條件嗎?是後天的努力嗎?那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信仰。
講到信仰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宗教,實業家不是要和你談宗教。
什麼是信仰?很多無神論者都會說,我都沒宗教信仰,那來的信仰。其實沒有宗教信仰就是一個信仰。
我們來深入分析,我們所謂的信仰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上的一點一滴,是如何驅動我們的行為模式進而促進一個過程而後獲得我們想要的結果。
基本上信仰會分為四大信仰;偶像式信仰,形式信仰,無形式信仰,自由信仰。
一般上偶像式信仰的人都會把自己所要的東西寄望在一個死物上面,這樣會促進一個人培養和他所盼望的死物一樣的個性;而屬於偶像式信仰通常都會經過膜拜或是奉獻來完成某些儀式,這樣的過程會促進偶像式的人希望經過某些動作來獲得他人的崇拜進而獲得他想要的結果。
形式信仰的人意味著他必須透過一條又一條規律來設限自己的模式幫助他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這類型的人通常因為自己的設限,壓抑自己的想法和在規律下生活的他,如果遇上一個沒規例的情形下,都會像脫韁的野馬,無視放肆自己的壓抑。因為這是形式信仰,通常形式信仰的領袖就會以規例來設限追隨者,幫助自己獲得目標。
無形式信仰,這類型的人通常自我中心超強,認定只要透過努力與奮鬥就會獲得自己的人生,這類型的人通常表面堅強,內心脆弱;這樣的信仰所促進的行為模式,通常都會透過滿足某些慾望來舒緩自己內心的不安,當某些慾望獲得了過後,又發覺自己無法平靜,就會再設方想法來滿足下一個慾望。
自由信仰,這類型的信仰相信世界有主宰,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以主宰為先;一切為和主宰建立良好關係為前提。這類型的人一般都不斷先和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才獲得自己想要的目的。
信仰為前提,環境也是一個先決條件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一個自由信仰的人會在形式信仰的環境下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其實在世為人,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是誰,為了什麼而活,找出我們原本就有的能力;你我都好都有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可以讓一個萬丈高樓聳立而起,可以讓這個世界因為一粒燈泡而亮起來,讓屬於人類的我們靠著工具可以在路上奔馳,天上翱翔。
既然思考的能力你我本來都有,那又何必交給任何一個偶像,任何一個規例來限定我們的去路呢?
尋找可以讓我們拿回屬於我們能力的來源進而和那來源建立密不可分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