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題的種類:
1.選擇性問題:
答案是回答“是”或“否”的問句;
提供兩個或兩個以上供選擇之答案的問句;
難道式問句——沒有選擇的選擇性問句;
2.開放性問題,即5W1H的問句:
what(which):
如,你想要的是什麼?
Who
如,做得到,還是做不到,決定的人是誰呢?
When
如,什麼時候可以做到?
where:
如,哪裡可以更好?
Why
如,為什麼你想要這個結果?
How
如,你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件事?
作為一名教練,需要很清楚地知道問每種問題的作用是什麼。
選擇性問題的作用在於引導性,而開放性的問題在於其開放性;
引導性問題往往又叫限制性,它引導你去發現你想要的那個答案,所以給你的選擇本身只是一種引導;
開放性問題和限制性問題相反,它不在乎你是什麼選擇做答案,需要你開闊自己的思想,不拘泥于現有看得到的答案,看到隱藏在問題後面的更多可能性。
發問問題的方向:
為了收集資訊;
為了明確目標;
為了啟發引導;
為了激勵對方;
為了挑戰對方;
發問技巧
“你怎麼搞的,什麼時候才能完成?”一個我們經常問的問題,已經犯下致命的錯誤:
1、假設對方做錯了;
2、暗示對方用最快的時間完成。結果還沒弄清問題根源就急著解決,往往導致多一次的失敗。
章濤就曾親身經歷:“應該問open-ended(沒有預設答案, 自由無限制的)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困難。”他在企業教練課程中,學會了一連串提問技巧,現在不但令企業整體生產力提升,管理員工也輕鬆了不少。另一名學員林志偉,同樣透過提問,幫助員工克服困難,改善與客戶之間的關係。
企業教練教你怎麼問問題
章濤與林志偉所說的 “沒有預設答案, 自由無限制” 的質問技巧,正是企業教練課程的基本理念。
企業教練在美國流行了10多年,始於20世紀80年代經濟由工業轉向知識型體系,吸引了近200名管理層、HR及老闆修讀,目的是藉著提問,幫助被問者思考自我、發掘盲點、瞭解問題癥結。
所謂“盲點”,是看不到的企業問題。世界步伐急速,企業為了比競爭對手更快達到目標,往往不自覺地把思維集中在“如何做到”,忽略了定立目標的原因及現時的處境,因而導致失敗。“他們以為已經對現況及目標瞭解,事實不然。”導師陶兆輝說,透過一連串模擬發問技巧訓練,能令企業確認盲點,改善經營:
1、沒有預設答案的問題
企業教練最常問的,就是“還有呢?”,希望在沒有預設答案的問題下,發掘更深層的問題,從而確認企業的盲點。
舉例:“你寫下10萬元,是否因為……?”這條問題已經假設了答案,同時引導了答案的方向。陶兆輝指出,企業教練最忌提出引導性問題,“因為不能發掘問題的真相。”
2、不要問“為什麼?”
採訪中,陶兆輝問記者為何穿上一件披肩,記者一時答不出個所以然來,索性說不知了事。陶兆輝說這樣的答案也是教練最怕聽到的:“對方答不知道,或者不曉得,令到你不能問下去,同樣發掘不到問題的真相。不過遇上這種情況,千萬不要放棄,可以換個方式問:”穿這件披肩,對你有什麼好處?“同是問原因,卻避免了用”為什麼“這字眼,讓對方提供答案,令你能夠繼續提問。”
3、不要審判
陶兆輝提醒,不論對方的答案如何不合邏輯,也不可以加上主觀的審判,因為這會直接影響接下來的提問。
4、不要害怕沉默
根據陶兆輝的經驗,中國人內向,要想得很清楚,才會作答,構成一段時間的沉默。如果作為提問者,不能忍受靜止了的空氣而提出另一個問題,一方面會給自己關上門,還會打斷對方的思路,令他感覺沮喪,兩者均讓你得不到答案。正確的做法是一直等下去,直到他想好答案開腔為止。“對方正在忙碌地思考,不會感覺到尷尬氣氛,其實覺得尷尬的只是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