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動脈硬化手術大公開




請小心保護你的血管
放入三個支架﹐心血管多處阻塞均為99%。由哈佛畢業醫生主­持放入。支架裝美金一萬元一支﹐支架外敷抗凝血劑。便宜的支架無­外敷凝血劑美金三千元一支。當然更要我們運氣很­好﹐碰到良醫。而且絕對不是教學醫院中的醫生才可。


心肌梗塞入ICU 8成人無徵兆


【經濟日報專訊】工作過勞、飲食沒節制,成為心臟病 的高危因素,而沒徵兆的突發性心臟病亦見增加。公立醫院研究顯示,今年首7個月因急性心肌梗塞 而入住深切治療部的病人中,近8成屬突發性,事發前沒有明顯病徵;心臟病患者亦見年輕化,近1成在50歲以下,最年輕僅30出頭。

有醫生指,不少患者忽略心臟以外的病徵,如呼吸不順、牙痛、肩膀痛或胃痛,也可能是發病先兆。

3成人檢查 始知有高危因素

心臟病乃本港第二號殺手,根據衞生署的數字,去年因心臟病致死的人士佔全港死亡人數約15.6%,人數多達6,400人,當中以冠心病 的比例最多。

香港公立醫院心臟醫生協會參考聯合醫院 內科部心臟專科的數據指,今年1月至7月期間,因急性心肌梗塞而入住心臟科深切治療部的107位病人中,76%人屬突發性,即病發前無明顯病徵或不知道患病。

事實上,當中更有32%病人在入院檢查時始知自己有各種的心臟病高危因素,包括高膽固醇、高血糖或高血壓等。

1成不足50歲 最細僅30出頭

年紀愈大,心臟病的風險愈高,但根據同一醫院的資料發現,過去12個月入住心臟科深切治療部約180多名病人,近1成即約16名病人屬50歲以下,其中4位更不足40歲,最年輕者僅30出頭。

香港公立醫院心臟醫生協會主席譚劍明醫生解釋,冠心病由於冠狀動脈血管老化,或膽固醇積聚於血管內形成斑塊,令冠狀動脈收窄及阻塞,引致血液供應不足,導致心肌缺氧;一旦血管被血塊完全栓塞,會引致心肌梗塞、心肌壞死,嚴重者會猝死。

但譚稱,半數心臟病發者並非因心血管完全收窄引致,急性心肌梗塞亦不一定發生在嚴重狹窄的血管,「血管可能是輕微收窄,或有破損,產生血塊已可造成梗塞。」

心絞痛 當胃痛 「其實是警號」

雖說不少突發性心臟病沒有病徵,但該會副主席陳志堅醫生則指,不少人將心絞痛誤當胃痛、肩膀痛錯以為是肌肉拉傷,「由於神經反射,不少人以為牙痛、胃痛、肩膀痛與心臟病無關,事實上已是一種警號!」

心臟科專科醫生林家慶補充,一般而言,急性心肌梗塞應接受通波仔搶救,手術時間僅約1小時,不過手術具有併發症風險,尤以70歲或以上人士的風險較高,而愈年輕患上心肌梗塞,復發的風險亦愈高。

他又稱,臨床發現患心肌梗塞人士未必是肥胖者,「高膽固醇等不一定只發生在肥胖人士身上。」陳志堅建議40歲或以上人士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及早發現是否患高血壓、高膽固醇或高血糖等風險,若出現心口痛、呼吸困難或氣促等病徵,宜盡快求醫。
心肌梗塞入ICU 8成人無徵兆
日常多按壓頭頸或隔日使用微電流機5~10分鐘保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