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七個經典故事告訴你如何進行目標管理

第一個故事:愛麗絲的故事
“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裡?”貓說。
“去哪兒無所謂。”愛麗絲說。
“那麼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貓說。
——摘自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點評:這個故事講的是人要有明確的目標,當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的時候,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別人也無法幫到你! 天助先要自助,當自己沒有清晰的目標方向的時候,別人說的再好也是別人的觀點,不能轉化自己的有效行動。
第二個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下起了濃霧。 在海岸以西21 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個43歲的女人準備從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 她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霧很大,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她幾乎看不到護送他的船。 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看著。 有幾次,鯊魚靠近她了,被人開槍嚇跑了。
15小時之後,她又累,又凍得發麻。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 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 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 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沒看不到……
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 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
點評:這個故事講的是目標要看的見,夠得著,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目標,才會形成動力,幫助人們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管理者在和下屬制定目標的時候,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認為目標定的越高越好,認為目標定的高了,即便員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預期。 實際上,這種思想是有問題的,持有這種思想的管理者過分依賴目標,認為只要目標制定了,員工就會去達成。
實際上,制定目標是一回事,完成目標又是另外一回事, 制定目標是明確做什麼,完成目標是明確如何做。 與其用一個高目標給員工壓力,不如製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並幫助員工製定行動計劃,共同探討障礙,並排除,幫助員工形成動力。
另外,目標不是唯一的激勵手段,目標只有與激勵機制相匹配,才會形成更有效的動力機制。 所以,除了關注目標之外, 管理者還要關注配套的激勵措施。
最後,合適的目標是員工可以跳一跳能夠得著的目標,當員工經過努力之後可以達成目標,目標才會對員工有吸引力,否則,員工寧可不做,也不願意費了很大力氣而沒有完成!
第三個故事: 石匠的故事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石匠們在幹什麼? 三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養家糊口的事,混口飯吃。”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整個國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點評:三個石匠的回答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目標,第一個石匠說自己做石匠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是短期目標導向的人,只考慮自己的生理需求,沒有大的抱負;第二個石匠說自己做石匠是為了成為全國最出色的匠人,這是職能思維導向的人,做工作時只考慮本職工作,只考慮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少考慮組織的要求;而第三個石匠的回答說出了目標的真諦,這是經營思維導向的人,這些人思考目標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工作和組織的目標關聯,從組織價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發展,這樣的員工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德魯克說,第三個石匠才是一個管理者,因為他用自己的工作影響著組織的績效,它在做石匠工作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工作與建設大樓的關係,這種人的想法難能可貴!
中松義郎的目標一致理論講的就是這一點,當一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越一致,這個人潛能發揮就越大,就越有發展!
第四個故事: 保險銷售員的故事
有個同學舉手問老師:”老師,我的目標是想在一年內賺100萬!請問我應該如何計劃我的目標呢?”
老師便問他:“你相不相信你能達成?”他說:“我相信!”老師又問:“那你知不知到要通過哪行業來達成?”他說:“我現在從事保險行業。”老師接著又問他:”你認為保險業能不能幫你達成這個目標?”他說:”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達成。”
“我們來看看,你要為自己的目標做出多大的努力,根據我們的提成比例,100萬的佣金大概要做300萬的業績。一年:300萬業績。一個月:25萬業績。每一天:8300元業績。”老師說。 “ 每一天:8300元業績。大既要拜訪多少客戶?”
老師接著問他,“大概要50個人。”, “那麼一天要50人,一個月要1500人;一年呢?就需要拜訪18000個客戶。”
這時老師又問他:“請問你現在有沒有18000 個A類客戶?”他說沒有。 “如果沒有的話,就要靠陌生拜訪。你平均一個人要談上多長時間呢?”他說:“至少20分鐘。”老實說:“每個人要談20分鐘,一天要談50個人,也就是說你每天要花16個多小時在與客戶交談上,還不算路途時間。請問你能不能做到?”他說:“不能。老師,我懂了。這個目標不是憑空想像的,是需要憑著一個能達成的計劃而定的。”
點評:目標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標是計劃相輔相成的,目標指導計劃,計劃的有效性影響著目標的達成。 所以在執行目標的時候,要考慮清楚自己的行動計劃,怎麼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目標,是每個人都要想清楚的問題,否則,目標定的越高,達成的效果越差!
第五個故事:馬拉松運動員的故事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 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國際馬拉鬆比賽中,兩次奪得世界冠軍。 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山田本一總是回答:“憑智慧戰胜對手!”
大家都知道,馬拉鬆比賽主要是運動員體力和耐力的較量,爆發力、速度和技巧都還在其次。 因此對山田本一的回答,許多人覺得他是在故弄玄虛。
10 年之後,這個謎底被揭開了。 山田本一在自傳中這樣寫到:“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結束。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 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多了。開始我把我的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結果當我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到了。”
點評:目標是需要分解的,一個人制定目標的時候,要有最終目標,比如成為世界冠軍,更要有明確的績效目標,比如在某個時間內成績提高多少。
最終目標是宏大的,引領方向的目標,而績效目標就是一個具體的,有明確衡量標準的目標,比如在四個月把跑步成績提高1秒,這就是目標分分解,績效目標可以進一步分解,比如在第一個內提高0.03秒等。
當目標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標的激勵作用就顯現了,當我們實現了一個目標的時候,我們就及時地得到了一個正面激勵,這對於培養我們挑戰目標的信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第六個故事:幸島短尾猴的故事
位於日本南部宮崎縣的幸島是短尾猴的故鄉。 日本科學家對幸島短尾猴的研究已有半個世紀之久,研究過程中最著名的發現是猴子也會清洗紅薯。 科學家將這種行為看作是非人類種群表現出的一種文化現象。
1952 年,日本京都大學的一位教授帶著幾名學生對短尾猴進行了觀察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們在沙土裡種植了一些紅薯,走的時候就把這些紅薯留下了。 後來,猴子發現了紅薯,就開始作為食物來吃。 由於是在沙土裡生長的,紅薯上經常粘著一些沙子,比較磕牙。 後來,有一個聰明的猴子發現,把紅薯放到水里洗一下,然後再吃,就不會磕牙了,於是他高興地把這個發現告訴了身邊的小猴子,這些猴子也開始用水洗紅薯吃,再後來,這些猴子又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其他的猴子,甚至告訴了其他島上的猴子。 於是,一天,一個令人震撼的場景出現了,在皎潔的月光下,100多隻猴子排著隊在水里洗紅薯,這就像預示著一個新紀元的出現。
點評: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在小範圍內做正確的事情的時候,他的行為可以影響到身邊的人,而這種影響可以產生一種聚合效應。 在目標管理裡,領導帶頭談目標、定目標、回顧目標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而領導的這種行為可以影響到經理層和員工,使大家逐漸培養一種目標管理行為,最終形成自我控制!
目標管理如果沒有高層領導的支持和推動,沒有高層領導的以身作則和示範作用,很難推行,因為它一種思想和組織行為,領導必須起到帶頭作用!
第七個故事:吳起不敗
吳起,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 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 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 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是一位軍事和政治上的鬼才,吳起的一生中毫無敗績, 可以說是不敗的軍神,在政治上提出的改革方案,令魏國和楚國成為當時戰國的霸主,吳起在作戰上號令嚴明,在尋常的出征途中願意和普通士卒同甘共苦,贏得了士卒的愛戴,以至於士卒為其戰死亦在所不惜。 吳起在軍制的改革拋棄了當時軍事上士卒作戰不積極的弊病,使所仕國家的軍事強於其他國家,正因此才能抵禦強國的入侵,侵占小國的領土。
點評:這個故事講的是領導在目標管理中要拉下架子,平等對待部門或團隊的每個成員,並提供顧問、教練、保姆服務,就會創造出驚人的團隊的整體業績。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曾提到了一個僕人式領導的概念,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僕人式的領導會問員工五個問題:1、工作進展如何?2、你在學習什麼?3、你的目標是什麼?4、我能幫你做什麼?5、我作為一個幫助者做得怎麼樣?
七個故事很好地詮釋了目標管理理論,首先,一個人要有明確清晰的目標,其次,目標要切合實際,看得見,摸得著,第三,目標不是孤立存在,一個人的目標要和組織相關聯,第四,目標與計劃密不可分,第五,目標要進行分解落實,第六,領導要在目標管理中起到率先垂範作用,第七,領導要關注目標的執行情況,為員工提供支持!

愛是不保留

當你走到無力

尋著你的那天


在那一天 我在塵世尋著你
從前孤單 我從此不記起
你賜盼望 承諾這愛永沒盡期
灰色人生變成絕美

偶然遇上的驚喜


曾經踏遍路途千萬里 途中跌到過攀不起
無助的心感困累 全然交瘁 無助身驅早已沒有力氣
徬徨中遇見熱誠的膀臂 人潮中碰到你多驚喜
前路即使千尺浪 得你在身旁
縱使呼呼風雨 仍覺甚美

恩典太美麗

喜樂之泉 1: Hi Ne Ni 我在這裡


以賽亞書6:8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
我們去呢? 我說: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你願意嗎?

禱告 I Pray


禱告,因為我渺小;
禱告,因為我知道我需要明暸,你心意對我重要。
禱告,已假裝不了;
禱告,因為你的愛我需要;
你關懷,我走過的你都明白。

有些事我只想要對你說,因你比任何人都愛我;
痛苦從眼中流下,我知道你為我擦。
在早晨我也要來對你說,主耶穌今天我為你活;
所需要的力量你天天賜給我,你恩典夠我用。

安靜 (約書亞樂團)


藏我在翅膀蔭下,遮蓋我,在你大能手中。
當大海翻騰波濤洶湧,我與你展翅暴風上空,
父,你仍作王在洪水中,我要安靜知你是神。
我靈安息,在基督裡,你大能,使我安然信靠。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十字架的奧秘



繼「神奇的一刀」之後,還有「更妙的兩刀」。預備一張A4的紙加上一把剪刀,可以剪出­一個完整的十字架和幾個被剪斷的部分。而這幾個被剪斷的部分都是兩個兩個一組,共有四­組。這四組的部分可以排成幾個令人「大失所望」的中文字(罪,死)和幾個英文字(si­n,hell)。但這些部分若與十字架連在一起,就可組成幾個令人「充滿盼望」的中文­字(永生)和英文字(life,light,love)。欲知如何組合這些字,請看下­列的短片: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記住這8句話,你至少成熟5歲!

1.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嘴不言。初出茅廬,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氣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不要養成挑三揀四的習慣。不要雨天煩打傘,不帶傘又怕淋雨,處處表現出不滿的情緒。記住,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好。 ­

2. 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要學會忍受孤獨,這樣才會成熟起來。年輕人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慣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來,有時連一個可以傾心說話的地方也沒有。這時,千萬別浮躁,學會靜心,學會忍受孤獨。在孤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不要因為寂寞而亂了方寸,而去做無聊無益的事情,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

3. 不要像玻璃那樣脆弱。有的人眼睛總盯著自己,所以長不高看不遠;總是喜歡怨天尤人,也使別人無比厭煩。沒有苦中苦,哪來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樣脆弱,而應像水晶一樣透明,太陽一樣輝煌,鑽石一樣堅強。既然睜開眼睛享受風的清涼,就不要埋怨風中細小的沙粒。 ­

4.  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談論自己,更不要議論別人。談論自己往往會自大虛偽,在名不副實中失去自己。議論別人往往陷入雞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糾纏不清。每天下班後和你的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可不是件好事,因為,這中間往往會把議論同事、朋友當做話題。背後議論人總是不好的,尤其是議論別人的短處,這些會降低你的人格。 ­

5. 機會從不會“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別人會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機會”。機會只不過是相對于充分準備而又善於創造機會的人而言的。也許,你正為失去一個機會而懊悔、埋怨的時候,機會正被你對面那個同樣的“倒楣鬼”給抓住了。沒有機會,就要創造機會,有了機會,就要巧妙地抓住。 ­

6.  若電話老是不響,你該打出去。很多時候,電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它不是花瓶,僅僅成為一種擺設。交了新朋友,別忘了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交際的一大訣竅就是主動。好的人緣好的口碑,往往助你的事業更上一個臺階。 ­

7.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已經到了結婚年齡而草率結婚。想結婚,就要找一個能和你心心相印、相輔相攜的伴侶。不要因為放縱和遊戲而戀愛,不要因為戀愛而影響工作和事業,更不要因一樁草率而失敗的婚姻而使人生受阻。感情用事往往會因小失大。 ­

8.  出你一生要做的事情,把單子放在皮夾裏,經常拿出來看。人生要有目標,要有計劃,要有提醒,要有緊迫感。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串起來,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標。生活富足了,環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夾裏那張看似薄薄的單子。

ageLOC抗衰老商機

成長,就是要離開舒適圈

有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去看一個養鯊魚的水族館,他看到三個大小不同的魚缸,最左邊的小魚缸養的鯊魚最小,最右邊的魚缸最大,鯊魚也最大。
只見,這時水族館老闆就過來,他問老闆你這小魚缸的鯊魚如果養大了,是不是改養在中型魚缸;中型鯊魚長大,是不是也會把他移到大魚缸,老闆笑了,因為魚缸限制,他們都只能長到相對的尺寸。
我們人的一生都會有舒適圈(Comfort zone),例如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一但說話就會離開舒適圈不適應,但我們應該要擴大自己的舒適圈,多練習跟別人溝通。鯊魚能夠長多大是水族館館長決定的,但是我們能夠長多大是誰決定?事實上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一個將軍與謀士的管理寓言

 有位將軍,領兵作戰二十餘年從未有過敗績,他熟讀《孫子兵法》和《六韜》,並且對歷代陣法也頗有研究,打起仗來更是英勇無敵,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勇將,他的赫赫戰功令敵軍一聽到他的名字便被嚇得聞風喪膽。所以,他很受皇帝的器重,掌握著全國的兵權,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人物。
這位將軍手下有個謀士,此人足智多謀,從將軍帶兵打仗時,便跟隨他左右,為他出謀劃策。每當將軍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這位謀士總能想出相應的錦囊妙計來,為他分憂解難,渡過難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將軍的不敗記錄在很大程度上是這位謀士為他保持的。
 將軍和這位謀士親如兄弟,不分彼此,將軍手下的士兵也深知這位謀士的本領,所以對他也是恭敬有加,不敢怠慢。
 有一天,將軍正和謀士飲酒暢談,忽然接到聖旨,說鄰國敵軍帶兵來犯邊境,命令將軍立刻帶兵迎敵。
 將軍接旨後不敢怠慢,立即點齊兵馬準備出發,他對謀士說:依我看,這些烏合之眾由我來對付他們就可以了,先生跟我征戰多年,也該好好休息一下,這次就不要去了。
 謀士聞聽此言,對將軍說:將軍此言差矣,我的職責就是隨軍出征,為您出謀劃策,怎能臨陣畏縮呢?再說,將軍您待我不薄,這是我報答您的好機會啊,我可並非是畏刀避劍之人,這次出征我一定要去。沒有辦法,將軍只好帶著謀士一同出發。
 兩軍對壘,將軍連勝數陣,把來犯的敵軍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皇帝聞知這個消息後,特意派人送來千兩黃金以示嘉獎。
 將軍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挽著謀士的胳膊說:賢弟,你看愚兄沒有看錯吧,這些人沒有什麼大能耐,過不了幾天,咱們就可以得勝還朝。來,今晚我們所有的將士都一醉方休!
但出乎將軍意料的是,謀士並沒有顯現出高興的神情,反而是一臉的愁容。
 謀士沉思了片刻,對將軍說:你不覺得這場仗打得很蹊蹺嗎?原來我們和敵軍交戰時,有過這樣輕鬆取勝的記錄嗎?從來沒有過。敵軍既然來犯,勢必來勢洶洶。可是,我感覺好像他們全都無心戀戰似的,這很不正常。我認為,今夜他們一定會來偷營劫寨,我們還是小心些好呀。
將軍連忙點頭稱是,命令三軍,今晚誰都不許合眼,眼睛死死地盯著敵軍的動向,如果今夜他們敢來偷營劫寨,一定要讓他們有去無回。
 一個漫長的不眠之夜就這樣在平安中度過了,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將軍的臉色由紅變白,又由白變灰,最後鐵青著臉看著謀士,一句話都沒有說。
 第二天,將軍領兵討敵罵陣,敵軍高懸免戰牌,不敢出戰。
 當夜,將軍又提議飲酒,謀士依然把他攔住,誠心誠意地對將軍說:古語云:兵不厭詐,我們還是小心些好,不如我們輪班站崗,這樣將士們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還能防患於未然。
 這回將軍沒好氣地說:好,就依你,你向來是足智多謀嘛。一夜無事,這夜又在平安中度過。
 第三天,敵軍仍舊拒不出兵,看到此等情形,將軍便哈哈大笑起來,心想:敵人是被我嚇破了膽,今夜可以放鬆一下了。
 當晚,謀士又來勸阻,這次將軍對他已經毫不客氣地說:你過於多慮,我說讓你這次不要來,你偏來,來了還給我拖後腿,你還是休息休息吧,要不然你一個人守夜。哈哈哈……”
 謀士當眾被將軍羞辱,感到無地自容,但他還是企圖勸說將軍能夠回心轉意,可是將軍已經拂袖而去,與將士們飲酒去了。
 謀士搖搖頭,帶著為數不多的幾個士兵去看守營寨。
 半夜時分,敵軍果然來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將軍的大營,大部分將士還在沉醉中便喪失了性命,謀士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將軍到自己的軍隊最後只剩下十幾個人,他把曾經與自己生死與共的謀士的屍體緊緊地抱在懷中,放聲痛哭,對天長歎:我一生未有敗績,可是偏偏這次大意了,而且還不聽忠告,落得如此地步,我還有什麼臉面回去?!
他用手輕輕地合上謀士未瞑之目,痛心地說:賢弟,哥哥陪你去了,到了地府,你再責備我吧!
 說罷,將軍拔出佩劍,橫劍自刎了。
 寓言點評:
 可以說敵軍是很狡猾的,他們很巧妙地戰勝了將軍。
 但不可否認,他們勝得也很僥倖,原因有二:一是將軍在巨大的功勳面前,他的驕傲感日益膨脹,輕敵成了失敗的根源;二是將軍和謀士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將軍一生未有敗績,然而這次的確是輸得那樣慘,輸得那樣徹底。
 管理啟示:
 在企業領導身邊不乏有一些反對自己的人,有的領導面對反對者的態度是把他們視為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不失時機地給他們穿穿小鞋;有的領導則顯得束手無策,表現得對他們無可奈何;有的領導則能輕鬆地管理這些人,每次都能正確地對待他們的反對意見。
 如果企業領導每天聽到的全都是讚美自己的話,聽到的都是一致的聲音,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做的事全都是無可挑剔的,所以要想進步,必須要能接受反對自己的意見。其中,關鍵在於領導如何與自己的反對者去溝通,這一點非常重要。
 1.領導要做到讓反對者把話說出來。
 反對領導的人,想把反對意見傳達到領導那裏,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作為領導者,應該鼓勵下屬來反對自己,給他們這個空間,不管反對的意見正確與否,讓其把話先說出來,總憋在心裏會造成員工的消極心理,對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2.領導得到反對意見後,一定要冷靜地分析,不要一看到這樣的意見便盲目地進行反駁,其中勢必會帶有主觀性,造成對事情判斷的失誤。
 領導者與反對自己的下屬進行談話是必不可少的,在交談中可以獲得反對者反對自己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問題。
 3.要多從自身找原因。
 反對者反對自己的領導,一定會有一個反對的理由,誰都不會平白無故地去反對一個人。
 所以說,領導者不斷地自省,有利於與反對者之間的溝通,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是一個領導具有良好的領導素質的一個重要表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要想管好別人,一定要先管好自己的道理。這樣做可以使反對者產生對事不對人的思想,從而做出善意的反對。
 4.領導應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古人云: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反對者如果提出的意見是正確的,作為領導絕不能馬虎對待,從自身開始糾正錯誤,這是最讓反對者信服的行為。
 企業領導者與反對自己的下屬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提升自己領導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冷靜下來多聽聽不同的聲音,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於整個企業,都可謂是一件好事。